从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来看,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距离均衡水平已经不远。
1720年英国的南海金融危机通常称为南海泡沫,亦有译作南海泡泡或南海事件。纵观南海股票的过去,没有这些行为价格不可能长得这么高。
1721年2月16日,调查委员会主席向议会宣读了调查报告。1721年4月份议会又通过了《南海受害者法》,没收董事的财产以救济事件的受害人。而且公司这次要向政府支付巨额款项,唯有使股价显著高于面值才能应付这些支出并获取利润,股价自然是越高越好。前文已经就议会拯救南海公司的原因作了较充分的表述,这里要表达的则是寡头政治在解决危机时所体现出的机制。此后,南海公司又多次敦促政府实施该法。
三、由于转换后南海公司成为了政府的最大债权人,政府在一定年限内按5%和4%向其支付相应债务的利息。到1711年,英国政府债务总计超过900万英镑。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已经由10年前的90%以上降低至目前的60%左右。
2012年9月,中国央行借市场行情与预期转变之机,降低了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干预,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价格屡屡触及日均波幅上限,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市场主体对央行干预的预期,这一行为毫无疑问是格外值得鼓励的。但如果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率,且地方政府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萎缩而入不敷出,那么城投债可能会出现大规模违约现象,从而最终对中央财政形成压力。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各市场与各主体之间存在的市场竞争现象事实上也打破了利益集团阻力,推动了债券市场的加快发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城投债市场的快速扩展。迄今为止,中国还未经历一次真正的、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当前企业债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已经上升至10%以上,且在2012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一,暂时不动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而先是实行货币市场、银行拆借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利率自由化。随着银监会与央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融资的收紧,地方融资平台开始通过大规模发行城投债来借新还旧、实现滚动式融资。目前外国资本在保险领域已经可以控股,在银行与券商领域的持股上限也大规模提高。
从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来看,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距离均衡水平已经不远。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迄今为止无论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人民币有效汇率均大幅升值。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政府应该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结构性改革,并因此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事实上,中国政府在过去20年内,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并在近年内取得了长足进展。
因此,中国政府不但应该向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各领域,而且应该采取实质性措施来降低民间金融机构在经营层面面临的一些隐性障碍(即所谓的玻璃门现象)。但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依然是最重要的变化。
2008至2009年的天量信贷促进了地方融资平台对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大跃进。但真正能够把握市场脉动、通过各种创新来提高经营效率的(特别是熊彼特所谓的破坏式创新),又往往只能是民营金融机构。
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的日均波幅已经放大至正负1%,未来有望进一步放宽。而且2012年中国央行还在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上浮与下浮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笔者认为,就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或金融改革的演进而言,以下三个层面的改革最为重要。如何在企业债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控制相关风险,降低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脆弱性,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的企业债市场存在有趣的市场分割与多头监管现象,例如发改委管企业债、证监会管公司债、央行管短期融资券与中期票据等。笔者认为,从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政府必须在向外国资本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之前,首先向国内民间资本全面开放金融市场。
目前除银行基准贷款利率外,几乎其他利率都已经市场化了。二是融资结构的转变,具体到中国而言则是如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相比,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着更为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抵制,在推进方面更为困难。由于城投债被市场认为具有地方政府的隐含担保,因此被认为是高收益与低风险的完美组合,从而被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理财资金所青睐。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政府实现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充分市场化,以及向民间资本真正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之前,适度的资本账户管制是中国经济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冲击的重要防火墙。过去几年间,融资结构的转变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方面最引人瞩目的现象。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相比之下,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还面临着诸多限制,例如在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方面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在发达国家集体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已经开放资本账户的新兴市场国家重新拾回资本管制工具、IMF也顺其潮流改变了对资本账户管制的态度之时,中国政府应该对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格外谨慎,以避免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对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受到较为强劲劳动生产率增长驱动的人民币依然有继续走强的空间。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新兴市场国家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的跃迁,一个较为成熟与完善,具有一定深度与流动性的金融市场是不可或缺的从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来看,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距离均衡水平已经不远。
2012年9月,中国央行借市场行情与预期转变之机,降低了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干预,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价格屡屡触及日均波幅上限,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市场主体对央行干预的预期,这一行为毫无疑问是格外值得鼓励的。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政府应该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结构性改革,并因此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二是融资结构的转变,具体到中国而言则是如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在发达国家集体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已经开放资本账户的新兴市场国家重新拾回资本管制工具、IMF也顺其潮流改变了对资本账户管制的态度之时,中国政府应该对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格外谨慎,以避免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对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冲击。
由于城投债被市场认为具有地方政府的隐含担保,因此被认为是高收益与低风险的完美组合,从而被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理财资金所青睐。中国政府已经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实现了金融市场主体的相对多元化。中国加入WTO以来,在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新兴市场国家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的跃迁,一个较为成熟与完善,具有一定深度与流动性的金融市场是不可或缺的。
预计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年均升值幅度将显著放慢,同时伴之以较大的汇率波动。迄今为止,中国还未经历一次真正的、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已经由10年前的90%以上降低至目前的60%左右。上述策略迄今为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笔者认为,就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或金融改革的演进而言,以下三个层面的改革最为重要。三是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即如何向民间资本与外国资本开放金融市场。